你的公共利益不是你的公共利益-談淡北路各方的角力
餘長欣/綠黨北基黨部主委、汙毒鴨鴨/綠黨政策小組研究員
近日,由於淡北道路建設案透過環評,引起各方議論。淡北道路全名「淡水河北側沿河平面道路」,1996年,為了加強淡水與台北的聯絡,交通部公路總局提出建設淡北高速公路。最初的設計是雙層高架公路。然而,當時,由於前幾年淡海新市鎮鎮建設計劃橫向清關,嚴重破壞海岸生態,當地居民對發展非常厭惡,但在大型公共建設背後的巨大利益下,台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多次嘗試透過,幸運的是淡水人民和環保團體,沒有讓政府成功(見:誰的淡水?誰的發展?關於淡水發展的幾個故事)。
都市規劃不利
一般來說,緩解城市在高峰期的交通堵塞有幾種方法:最源的解決方案是做好工作「都市規劃」,利用浮動分割槽機制,使珍貴的城市土地進行更有效的配置,使通勤者能夠以更高的效率到達工作場所,同時需要建設城市生活功能,讓當地就業市場可以與人力供應相稱,淡海最初的目的是讓淡水和鄰近的就業人口不擠到台北,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取得顯著的效果。
2006年,淡北道路再次出現在政府的計劃中,建設目的仍然相同,試圖緩解淡水與台北之間的交通堵塞問題。然而,在過去的十年裡,時空背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捷運通車,公交運輸也有所改善,但人口增長後,流動方向仍在台北,淡水外部道路仍在高峰時段堵塞。
2006年,淡北道路以平面道路之姿再次出現在政府的計劃之中,建設的目的還是一樣,試圖紓解淡水與台北之間的塞車問題。
人疑竇開發案
對政府而言,「因為車太多,我們拓寬了道路」這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做法,但當考慮到整體影響時,我們會發現這種建設很可能只是將交通堵塞地點從淡水轉移到北方投資,然後成為台北市政府的跳躍。然而,這一次,雙北市政府聯合通過了環境評估。台北這樣一個紀律嚴明的市政府團隊釋出瞭如此令人擔憂的發展案件,其背後的利益結構確實令人懷疑。
淡北道路開發案件也涉及到許多環境問題。這部分可以參考環境法人協會的懶人包,其解釋相當清楚。儘管政府如何澄清規劃路線離河岸保留區不到10釐米,但它肯定會在建設過程中闖入紅樹林的生活空間,更不用說道路開通後的噪音和空氣汙染可能造成的生態影響了。淡水海岸的珊瑚礁和綠海龜已經消失了。為了解決交通堵塞問題,淡水人還有資金再次失去紅樹林嗎?
當聲量成為公共決策的主要考慮因素
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各方試圖根據不同的立場和利益影響政策方向,但如何分配利益一直是一個大問題。理論上,政府被認為是為人民尋求最大的利益,私營公司希望盈利,人們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品質。無論政府官員和製造商的利益轉移,新北市政府和台北市政府畢竟是不同的物件,加上政府認為公共福利選民不一定支付,有些關注交通,有些關注環境,到最終決策的方向「(在沒有利益傳遞的情況下)尋求最大聲音的群體認為最大福利」,也使淡北道路發展成如此畸形。
總結:公眾參與是最有機會傳達想法的管道
經過各種討論,我們經常發現公共利益是在許多利益相關者的對話中形成的。也許你是讀這篇文章的人之一,但文章的人,但你不會被聽到沒有演講。也許我們可以透過其他與我們有類似需求的人的聲音獲得一些好處,但畢竟,我們不能期望所有的需求都被傳達出來。因此,自下而上的政治參與是確保其生活品質最直接的方法,這是綠色政治的六大價值之一-草根式民主-追求。雖然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我希望我們都能做更多的事情來改善生活環境。